书朋网

书朋网>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> 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(第2页)

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(第2页)

“那我就当是袁大人答应了。”

载沣说完,再无废话,回头就走。

袁世凯倒是被搞糊涂了,他想不明白,载沣何以会对他说这样的话?

往回走的时候,袁世凯也一直在想这件事,难道自己刚才在宫里,对隆裕太后有什么不尊重的地方吗?

没有呀!如果说有什么不恭敬之处,对摄政王到是有一点,对太后可是半点没有。

袁世凯无论如何想不出什么头绪。不过,他注意到载沣说这话时的表情,那表情是真挚的。不过,袁世凯很快知道了是怎么回事。

事后没几天,载沣竟和朝廷提出,辞去摄政王的职务。

载沣是铁了心,无论隆裕太后如何挽留,都没能使他收回辞呈。

无奈之下,十二月六日,隆裕太后准其以醇亲王退归藩邸,每年俸银五万两。满足其本人的愿望,不再参与朝政。

隆裕太后同时明确,嗣后所有用人、行政,均责成内阁总理大臣和各国务大臣承担。这时候的清廷大权,已经差不多全部落在了袁世凯的手中了。

载沣的突然辞职始终是个迷,各方猜测不一。

有人形象的把载沣的辞职说成神隐,“神隐”的意思是“被神秘的力量藏了起来”,具体指的是一个人从人间蒸发,没有了音信和去向、不知所踪等。

有一点似乎成为共识,认为是袁世凯当了内阁总理大臣后,他已丧失了实际权力,已形同虚设,不得不做出这样地选择。

光绪九年(1883年)正月初五日,载沣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,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,母侧福晋刘佳氏。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,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,是为光绪帝。

光绪十六年(1890年)十一月二十一日,袭封醇亲王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全家移居什刹海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(北府)。

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,清廷派人去德国为此事“道歉”。但关于赴德去“道歉”的亲王人选,清**迟迟没有定下来。

正当赴德去“道歉”的亲王人选久拖不决时,德国新任驻华公使穆德向清政。府的议和大臣李鸿章和奕劻推荐了年仅十八岁的醇亲王载沣。

载沣之所以成为赴德道歉的不二人选,德国人看重的是载沣的身份特殊。作为光绪皇帝的胞弟,慈禧的亲外甥,载沣的地位相比于其他亲王更尊贵,更能表现出清政。府的“道歉诚意”。

在确定了人选后,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远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帝正式任命载沣为“头等专使大臣”,并任命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,精通德语的副都统荫昌为参赞,随同载沣出访。

慈禧之所以选中了载沣,一方面因为地位和血统的崇高是其他亲王不能比的。另一方面慈禧也考虑到了载沣的年龄尚小、血气方刚。即使到了德国,德人出言侮辱、羞辱,载沣也是可以据理力争的。

毕竟他还是一个十八岁的亲王,有着自己的个性,即使是惹出什么纰漏,清廷也有回旋的余地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