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朋网

书朋网>剑来 > 第一千二十三章 童年是个楔子(第4页)

第一千二十三章 童年是个楔子(第4页)

袁化境沉默不言。

陈平安笑道:“无妨,太阳底下谁还没个影子。”

袁化境依旧不开口,犹豫了一下,还是拾阶而上,步入凉亭。

小沙弥想了想,便与看样子是在异乡遇故知的一双朋友,告辞一声,去别处看风景去了。

陈平安双手拎起长袍褂子,落座翘腿,拍了拍膝盖,微笑道:“这里算是袁剑仙的一处避暑别院?”

此山虽然形胜,未尝有灵祇淫祀,历史上也无帝王封禅记录,其山如人,真隐士也。

陈平安说道:“真是个幽居散心的好地方。看得出来,袁剑仙确实安贫乐道,有淡泊之趣。”

袁化境说道:“你不用说这些没诚意的客套话。”

陈平安唉了一声,埋怨道:“客套什么,我与袁剑仙最为投缘,朋友间言语无忌,反话而已。”

袁化境一时语噎。确实,先前大骊京城地支九人,就数他跟陈平安最不投缘。

袁化境收拾情绪,淡然道:“早年偶然御风路过,喜欢这里的清净,每年闲暇时,我就都会来这边住上一段时日。我们九个,身份见不得光,不好抛头露面,差不多都有个类似散心的地方,隐姓埋名,改头换面,无事时就换上一种身份,比如改艳,就在京城开了那间仙家客栈。陆翚在一个畿县当县尉,韩昼锦在一个赤县开了个铺子,自己当东家,做些边境贩茶的生意,还有人领着秘书省试正字的俸禄。”

陈平安点点头,“松弛有度,修道之人,不能总绷着一根心弦。”

袁化境问道:“你来这边做什么?”

陈平安笑道:“降伏心猿。”

跟袁化境虽然远远称不上朋友,不过哪怕不是朋友,也能聊。

等到陈平安下山,回到山脚寺庙,已经是夜幕沉沉的光景,在住处研墨,摊开纸张,写下一语。

远离一切颠倒梦想。

泼墨峰之巅。

陆沉微笑道:“若是不去刻意说玄,一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,大体上总归是没错的。”

抖了抖手腕,陆沉说道:“人情翻覆如手掌,世道死生如车轮。”

言语之间,陆沉屈指一弹,便有一缕清风,拂中一位道门天君的眉心。

在这之后,曹溶便如同“开眼”,视线追寻着师尊陆沉的昔年视野,清清楚楚看到了一幅光阴长河旧画卷。

风景旧曾谙。

由不得曹溶不去看风景。

反正闭眼也无用。

只说梦中所见,难道是靠眼睛吗?

曹溶盘腿而坐,双手掌心朝上,叠放在腹部,就当是观道一常

年轻道士弯腰推着一辆双轮木板车,坑坑洼洼的泥路上,响起一阵车轱辘滚动声响,进入一条光线略显阴暗的陋巷。

道士一路念叨着“佛祖保佑,菩萨显灵”。

在一处院门口外停步,道士敲门喊话,片刻后,一个黝黑消瘦的草鞋少年,终于还是开了门。

之后便是一番闲聊。

少年说到了自己记性好。

按照当年陈平安随后的解释,就是他看东西,比听别人说话,更容易记祝

此时陆沉好像批注、训诂某篇古文一般,笑着点评道:“此处要留心,‘更’。这个字,少年就用得很巧妙了。”

至于记性到底有多好。道士让少年打个比方。

少年便说在家乡这边,瓷器烧造,有拉坯环节,有门手艺,名为跳-刀。

这门手艺,门槛不低,小镇诸多龙窑窑口,姚师傅,又是最好的。

但是他当窑工学徒之初,只看一遍,就记住了所有的细节。曹溶看到此处,陆沉“听”到这里,便继续开口道:“就像白玉京诸脉道统,雷法传承很多,五城十二楼,几乎都有涉及,但是公认雷法造诣最高的庞鼎,抖搂了一手压箱底的绝活,然后有个尚未授箓的道童,远远看了几眼,就说自己都看清楚了,掌握了全部的‘形似’。曹溶,你觉得这个道童的修道资质如何?

曹溶由衷赞叹道:“极好,惊世骇俗的好,足可称之为出类拔萃。”

灵宝城城主,道号“虚心”的庞鼎,老道士被誉为青冥天下雷法第一人。

陆沉说道:“这种手艺,扯远了说,可以粗略理解为一种,切割。已是如今陈平安自创剑术之一。”

“可是在当时,这就叫有心无力。如陈平安自己所说,看得太清楚每一个姚师傅的细节,也就看得清自己的每一个错误,错越多,心越急,越着急越犯错。”

同样一个村庄,一样没钱的两个穷光蛋,一个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穷酸汉,跟一个读过几本书的酸秀才,两者对痛苦的感知,深浅,宽窄,长短,都是不一样的。

在于见解。

知道很多个为什么,却都无法解决问题,可能恰好才是痛苦的根源。

这其实也是许多读书人的症结所在。

心中知道的是一条道路,脚下行走的是另外一条路。

既是知行不一,追本溯源,其实就是身心不一,身在此处,心在彼处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