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朋网

书朋网>林清浅纪谨言 > 第1章 孩子是姐夫的?(第1页)

第1章 孩子是姐夫的?(第1页)

一秒记住【思路客WWW。siluke。la】,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中午,散朝后加班处理政务的宇文温回宫,刚好赶上午饭时间,今日午饭很简单,三荤一素外带一汤,荤菜全是海产,也就是“鲍鱼”。

鲍鱼,在这个时代指的是咸鱼,也就是腌制(盐渍)的鱼,而后世所称“鲍鱼”,此时名为“鳆鱼”。

鳆鱼当然不便宜,而鲍鱼,曾经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吃得起的。

宇文温饶有趣味的看着三碟鲍鱼,迟迟不动筷,一旁作陪的陈媗第一反应以为他不喜欢,第二反应以为他要做“咸鱼赋”,正要备下纸笔,却被宇文温拉着。

“你说说,这鲍鱼好吃么?”

陈媗点点头:“好吃呀,用盐渍的鱼,味道不错,虽然长安远离大海,但多亏了盐渍法,大家才能吃到海鱼。”

说完,见着宇文温依旧打量着鲍鱼,赶紧说:“二郎,赶紧用膳吧,一会菜都凉了。”

“啊,知道,知道”

宇文温前段时间为了编故事辟谣,用脑过度,所以思维发散得厉害,看着眼前三碟鲍鱼,思绪自然就飞到别的地方去了。

三碟鲍鱼,其一是腌制海鱼(黄鱼),其二是腌制带鱼,其三是腌制鱿鱼,按着陈媗所说,都产自青徐沿海渔场,如今是长安市面上很常见的海产品,不是专门供应给皇宫的“特供鲍鱼”。

看着这三碟鲍鱼,宇文温浮想联翩,想起国计民生。

也许旁人会觉得奇怪:吃个饭都能联系到国计民生,会不会太那什么了?

宇文温觉得不会,因为小小一条鲍鱼,确实能体现时代的变化,以及作为明德年间百姓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。

从青徐沿海地区到长安,距离超过两千里,按着以前的运输成本,即便青徐沿海出产的鲍鱼再便宜,运到长安后售价都会暴涨。

光是运输成本,就比鲍鱼的原价高许多倍,所以即便在沿海地区很常见的鲍鱼,也不是内陆寻常人家消费得起的。

寻常百姓不仅消费不起沿海地区运来的鲍鱼,就连本地出产的河鱼也消费不起。

原因很简单,烹饪河鱼的成本高,吃起来不划算。

以鱼做菜,要用油,用佐料,还得放盐,这对于斗升小民而言,都是不菲的生活成本,而且烹饪过程要用更多的柴禾来烧火,如此做出来的鱼才能入口。

所以,对于寻常百姓而言,即便家乡就有河鱼,吃起来却耗钱,为了节省开支,宁愿煮野菜羹果腹。

在家门口就能捞上来的河鱼都吃不起,哪里还吃得起外地运来的高价鲍鱼

但现在不同了,随着通济渠的通航,外带火轮船航运的出现,沿海的海产品(腌制品或干货)运往关中,运输成本大幅降低,而且供货量充足。

所以在长安市场,鲍鱼、昆布等海产品的价格便宜(相对以前而言)。

加上黄河中游火轮船航运的普及,甚至连河套地区的各大城池都有鲍鱼、昆布销售。

这样的变化,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件事,那就是自明德元年以来朝廷大兴土木,切实方便了各地物资的流通。

虽然许多平民依旧一个月都吃不上几口肉,但至少肉食和盐的来源丰富了:鲍鱼即是肉食,也是盐的来源。

不买或者少买盐,多买几条鲍鱼,一家人吃起一日两餐,也能有肉、有咸味。

这不是宇文温自吹自擂,他手头上有统计数字支撑这一事实,譬如:在关中各水陆转运码头扛包搞装卸的苦力们,东主包吃住的饮食里,鲍鱼是常见荤菜。

不是说东主多有良心,而是因为鲍鱼价格便宜又容易购买,拿来“喂”苦力确实很合适。

因为鲍鱼本身就很咸,所以烹饪时不需要加盐及佐料,用来做菜起来很方便,更何况这是荤菜,东主招工时很有吸引

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:m。siluke。la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